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自經區】公聽會第二次 (國際醫療) 逐字稿 -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吳明彥秘書長

原始來源:
https://lci.ly.gov.tw/LyLCEW/communique1/final/pdf//103/21/LCIDC01_1032101_00006.pdf?fbclid=IwAR0EcwKXErB9NaBkHMHk74RIXtdN11RHS_OnilIurWv5qnNejJ-SJywrBdA


立法院第 8 屆第 5 會期經濟、財政、內政三委員會「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 條例草案」第 2 次公聽會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 103 年 4 月 2 日(星期三)上午 9 時 6 分至 15 時 50 分 地 點 紅樓 101 會議室 主 席 黃委員昭順



吳明彥秘書長

主席、各位委員。很高興今天能代表醫療界針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的制定表達我們的意見,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只能針對幾個議題發言: 第一、自由經濟示範區內設置一專辦國際醫療機構,會不會影響健保的資源?又,國人等待 就醫的時間會不會受到影響?101 年衛生署的專案小組針對台灣五十幾家醫院參與國際病人服務 人次,只占全部健保門診 0.03%,至於住院的部分,大概占全國住院的 0.12%,其中美容的部分 比較高,大概占全國醫院服務總人次的 3.77%,健診的部分則占 10.97%,雖然美容與健診兩部分所占的比例較高,但都是屬於自費的市場,所以,就門診與住院這麼低的比例來看,應不致於影響大部分國人就醫的權利。

第二、針對外界對於名醫或醫師排擠效應之疑慮,衛福部已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中合 理規範國內醫師至區內醫療機構看診時數,大概是在 20 小時以內的標準,這是基於保障國人就 醫品質為前提所設的上限,並減少國際醫療機構過度排擠國內醫療資源。

第三、在近期文獻蒐集中,我們發現有部分學者專家認為,在發展國際醫療的過程中可能會 造成國內病患就醫權利遭受排擠,但他們所引用的案例多來自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開發中國 家的案例,事實上,這些國家的醫療體系並不健全,全國醫療人力資源也相當缺乏,在健保等相關制度都未完善的情況下就發展國際醫療,當然容易出現國內病患就醫之影響,至於我們台灣全民健保制度已把國人的健康照顧得很好,一直到 2008 年我們才啟動國際醫療的發展,一如前述 ,泰國、印度及馬來西亞發展國際醫療之後,的確發生如滕發言人在過去發表一些文章中所提到 的一些負面效果,原因就是他們的健保制度沒有做好,醫療資源也沒有配置完善,醫師與護理人 員更是不足,這些情況跟國內完全不一樣,這是我們首先要釐清的一點。

事實上,這幾年來我們在醫師的人力上也都有增加,從病患的占床率來看,也不到七成,所 以,基本上台灣的健保制度已經把國人的健康照顧得很好,國人對全民健保的滿意度也達到八成 ,在所有先進國家中幾乎很難看到人民對公共政策的滿意度能夠達到八成以上,而我們的全民健 保就是達到這樣一個理想的境界。

第四,針對外界疑慮的外國醫師來台執業問題。衛福部規劃我們的國際醫療機構可以聘請外 籍醫事人員,事實上,台灣這幾年的醫事人力增加的幅度雖然不是很高,但基本上是有增加的。 我們開放這些外籍人力,限定只在專區工作,就像楊志良教授所說的,只要醫師人力在台灣,最 終受益的全部都是台灣人。

連楊志良這麼一位左派的教授,也贊成發展國際醫療,也贊成國際示 範區的發展,因為至少是把這些醫師留在台灣,最終受益的是台灣人。如果開放一些華僑,特別 是在國外都有很好發展的人,譬如最近在哈佛有幾位教授就得到很好的獎項,這些華人教授或學者如果可以回到台灣幫助國人看病,同時也增加我們經濟產值的話,是一個相當好的政策,這也 就是我們為何會允許外國醫事人員可以在專區工作的原因。

我們看到泰國、新加坡的例子,他們 國內的醫師人力是不夠的,所以他們早就在發展國際醫療醫院,放寬外國醫事人員的換照或招攬外國醫事人員,開放比例還相當高。他們認為開放這些醫師,可以補足國內相關不同科別人員的運用,降低對國內醫療的衝擊。

以韓國而言,甚至在「經濟自由區制定及運營特別法」裡面規定 ,國際醫療醫院可以允許 10%以上外國醫師的聘用,並規定每一科至少要有一名外國醫師;所以他們不僅開放,還強制每一科至少要有一名外國醫師,才能彰顯國際醫療醫院的招牌。

我們在未來的示範區內,目前只規劃兩個區,一區大概有 200 床,以目前國際醫療的標準,一個 200 床 的醫院所需要的醫師大概只要 100 位,這 100 位醫師即使全部是台灣醫師,也不過占台灣 42,000 位醫師中的 0.25%,對民眾不會有很大影響;而且在初期,有很多還是用 part time 兼任的。如果開放外籍醫事人員,這 100 名醫師中可能有幾十個是外國的華僑醫師回來,所以對國內的 影響不會很高。

第五,就量而言,不會排擠民眾就醫權益,健保醫療體系可以永續經營。國內醫材產業大概 有 730 億產值,目前這些產值大部分都是低階醫材,高端醫療儀器因為造價昂貴,國內需求很低 ,所以沒有人願意發展。我們發展的國際健康園區是以醫療為中心而帶動相關醫療產業,這是我們要跟世界競爭一個不得不走的路。我們可以讓國內醫材、生技、藥品及相關產業在國際健康園 區得到發展,最終目的其實就是要提升就業率。

從 15 年前開始,新加坡、泰國就在發展國際醫療;2008 年台灣進來;然後韓國、日本也都進來,現在你可以想到的一些亞洲的開發中國家, 幾乎都在推動國際醫療,這已經變成國家與國家的競爭。為什麼會如此?因為現在每個國家最大的責任就是提升就業率、提高國民所得,而發展國際醫療就是把產業留在台灣,造就所有年輕人 的就業,這對國人就業來說是最好的。

衛福部在 10 年前通過一個社團法人設置標準,其中對於社團法人的規定比以前的醫院更嚴謹 、財務報表更公開,每兩年都會請中華財政學會一位政大教授到每個醫院去看他們的財務報表, 其中會寫一個審查意見,甚至公布上網,這是社會監督社團法人一個很好的方式,只要能透明化 ,這個監督機制就存在。將來在這個專區,只允許社團法人的設置,也一樣會有更強的監督。 還有些專家學者說,發展國際醫療會不會形成階級化?

我覺得根本不會,因為以台灣而言, 我們的全民健保已經做得這麼好,我寧願用「差異化」這三個字來說明。我們的醫療本來就允許 差異化,譬如病房有單床、雙床、多床,全民健保提供的是多床,病人可以選擇病房費差額負擔 ,這就是一個差異化的表現。我們不可能做到共產黨那種方式,基本上,台灣還是資本主義,只 是全民健保這方面稍微往社會化一點。我們的醫療永遠存在差異化,包括藥品、材料,在某種程 度都允許使用好一點的材料。 以上,謝謝大家。






吳明彥秘書長:主席、各位委員。林委員滿認真的提了一些問題,因為這幾年我都代表台灣前往美國、新加坡、泰國、印度參加各種國際會議,所以現在就針對你的問題簡單做如下回應。沒錯,全世界一開始為疾病治療定位就是兩條路,一條路就是從健檢著手,很多專家都說現在這個是國家級的競爭,

我剛才也講過,國家又不是笨蛋,還有一堆學者在研究,怎麼還會有那麼多國家丟那麼多錢在推動?很簡單,因為就業率是在當地、GDP 是在當地,全世界各國最頂尖學者的研究結果就是這是對國家最好的政策,所以我 2008 年前往新加坡時就看到新加坡旅遊局轄下有一個 Singapore Medicine 組織,編制只有 15 人,由 5 個具有醫生背景、10 個有 MBA 背景的人組
成跨單位組織,一年花費 1 億美金,卻為新加坡創造 10 億美金的產值,我問他們每年丟 1 億美金人民不會反對嗎?

他們的領導人 Dr.Jason 說了三個理由:一、新加坡才 500 萬人口,如果不發展觀光醫療,留不住最好的醫療人才在當地提供服務給國內人民;二、如果不發展觀光醫療,他們就買不起全世界最好的儀器,他們的人民也沒辦法用;三、新加坡的全民健保在 2000 年左右遇到危機,發展觀光醫療之後,全民在全民健保上的負擔自然就會減少,這是很簡單的經濟學道
理。所以新加坡政府就以醫美為主軸去發展,而現在成功了,經過這幾年,這部分已經是國家級的競爭,你看到人家的規劃會嚇死,有時間的話,我希望立法院相關委員會的委員可以去亞洲各國看一看。

美國的休士頓有一個最好的模範,就是全世界最好的癌症中心 MD Anderson CancerCenter(安德森癌症中心),台灣最好的癌症中心都派人去那邊受訓,我們稱之為醫療城,那才真的是我們的理想─在城市中有一塊區域,幾乎所有最好的醫生都在那裡,所以全世界最好的醫
生都在美國,最好的團隊都在那邊,其實美國的人一跨洲就算是 medical travel,東部的人飛到休士頓其實就是 medical travel,只是不用簽證而已。

其實我們台灣過去幾十年來也有非常好的醫療政策,我去國外演講時那些學者常常問我說你們的費用只要美國的五分之一,而且膝關節等使用的材料也是美國最好的,可是你們的成本只要 1 萬美金而我們要 5 萬美金,請問你們是怎麼做到的?我就跟他解釋,第一個,臺灣有一個黃金比例 70 比 30,我們的醫療體系是全世界最競爭的,70%是私人醫院,30%是公立體系,這個政策最成功的,就是 35 年前臺灣的醫療法裡面有一個財團法人的鼓勵,鼓勵企業把錢投資設立財團法人醫院。

70%私人醫院裡面,有一半是財團法人醫院,這些財團法人醫院應用最有效的經營理念,譬如庫存管理,以前我們醫院怎麼知道庫存管理是什麼?以前整個醫院只要有賺錢就好了,管它什麼管理,從來沒有這個理念,後來我們把這個觀念引進來,也把最好的電腦系統引進來。

事實上,臺灣的私人醫院是很競爭的,70%的醫院之間互相競爭,競爭的結果是大家要比品質、價格,讓臺灣人民享受最好的醫療。而且這70%的私人醫院政府不用補助一毛錢,政府只要去補助那 30%的公立醫院,因為社會上總是有低收入的人,他需要便宜一點的掛號費,他對價格很敏感,這樣等於政府用最少的資源照顧醫療體系。


再來,私人醫院的進步間接促進公立醫院的進步,你看長庚醫院進步之後,你們如果有時間
可以去看財務報表,臺大、榮總醫院現在每一個科賺多少錢、虧多少錢都很清楚,連市立聯合醫院的財務虧損狀況也很清楚,我常常帶大陸的醫院去市立聯合醫院參訪,他們嘖嘖稱奇說,你們連公立醫院也這麼進步,有辦法做到這麼詳細的計算,這就是為什麼臺灣今天 GDP 不到 6%,卻可以辦這麼好的全民健保,被美國 ABC 形容為醫療烏托邦(Health Utopia)。全世界找不到這種國家,怎麼有這麼便宜的醫療費用,可以做到這麼好?這就是我們過去累積這麼好的一個政策推動,醫療人員大家很努力,達到一個黃金比例了。


回歸剛才委員問到的,我們看了這些國家之後,就會認為我們有這麼好的基礎,應該集眾趕
快把資金找進來,人才有了,土地地方政府也找好,跟其他國家形成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得不有一個專區的醫院。

這個專區醫院我們想到很多,衛生署規劃很多,沒有想到將來專區醫院其實是帶動周邊的產業;我們這個專區醫院希望蓋一個 model hospital,大家有興趣的話去看三星醫院,我們會嚇到,三星醫院不到 10 年前才設立,已經規劃 smart hospital(智慧醫療的醫院),三星醫院只要在韓國,韓國人民就受益。我們有最好的醫院在臺灣,除了國人可以享受之外,這個醫院就會促進其他醫院的進步,其他醫院的進步,不就是臺灣人民可以享受到嗎?


將來的model hospital 或未來最好的醫院,我們可以規劃裡面所有的產品,外國人進來就給他一支宏達電的手機,隨時可以聯絡醫生、護士,上面把醫生的 Line 都建好;其次,他到病房去,有 BenQ的電視面板,醫生利用面板為病人介紹病歷,病人可以看病歷,還可以玩game,也可以為家屬訂機票;再者,醫生拿著華碩的面板到各病房推廣,就可以把我們的醫療跟經濟部所有產業結合在一起。

加上臺灣醫院裡面有最好的 HIS,也就是電腦軟體系統,最近我們到大陸去賺很多錢,我在這裡老實告訴委員,2008 年隨便去賣一個科的損益表,就賣到 80 萬人民幣。現在臺灣的醫院都有能力到大陸去輔導人家的 know-how,輔導一家國際醫院的認證,一個月可以拿到 500 萬
人民幣,這個錢都進到我們臺灣,錢只要進到臺灣或個人,在臺灣消費都是好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得不有一個專區醫院,來帶動所有相關的產業。

剛才林委員問到醫療糾紛,這是一個很好的點,其實全世界都在研究這個問題。很簡單,我
們做這些 case 都是醫療糾紛最低的,因為國外進來的病人,你都先看到病歷了,醫生要不要接、敢不敢接,已經事先有評估了,所以醫療風險是最低的。當然免不了會碰到,碰到就是買醫療糾紛保險,現在全世界大概的一個標準是至少要買到 100 萬美金。

林委員岱樺:(在席位上)每個人來都要買嗎?
吳明彥秘書長:全世界現在的行情,一個病人進來,萬一要理賠,要買到 100 萬美金,這是我到新加坡去那邊的人跟我們講的,臺灣現在買到的確實比較低,臺灣現在加入的醫院裡面大概有一半有買醫療糾紛保險,買到的額度只有 300 萬元臺幣而已,所以還有差距。這個部分是將來要解決的,將來如果重症病人多到某個地步,確實要去解決,至於適用的法律,當然適用醫療法。
林委員岱樺:(在席位上)是由誰買?
主席:抱歉!今天是公聽會,秘書長可以不用回答,謝謝。
吳明彥秘書長: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