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自經區】公聽會第二次 (國際醫療) 逐字稿 - 國發會管主任委員中閔


原始來源:
https://lci.ly.gov.tw/LyLCEW/communique1/final/pdf//103/21/LCIDC01_1032101_00006.pdf?fbclid=IwAR0EcwKXErB9NaBkHMHk74RIXtdN11RHS_OnilIurWv5qnNejJ-SJywrBdA


立法院第 8 屆第 5 會期經濟、財政、內政三委員會「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 條例草案」第 2 次公聽會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 103 年 4 月 2 日(星期三)上午 9 時 6 分至 15 時 50 分 地 點 紅樓 101 會議室 主 席 黃委員昭順



管主任委員中閔:主席、各位委員。謝謝許多學者專家在今天早上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剛剛邱部 長已經針對其中許多問題提出了說明,現在我要再針對幾個跟我們比較相關的部分再行說明。首先我要先澄清一下,當初為什麼要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內推動國際健康這件事。大家也知道 過去從觀光醫療等不同名稱之下,已經試著推動多年了,然而我們推動的目的,與我們在整個示 範區中推動其他重點產業的意思是一樣的。

我們有台灣的優勢,也就是我們的醫療技術。我們要 如何利用台灣的醫療優勢發展相關的產業,包括醫療、生技和照護,而這與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其他相關產業的本意是相同的。至於在定位上,不管是稱作 medical traveling 還是 medical tourism,我想這應該是可以並行不悖的,因為兩者是相通的。在衛福部當初的規劃中,本來就包含了健檢、醫美等可結合觀光的部分,同時也包含了重症的治療,所以這兩者是可以兼顧的。

我還要特別強調的是,像這些重症治療,有些人會懷疑,這樣會不會分食我們的醫療資源? 然而其中確有其積極的意義。因為更多的醫療病例,其實是有助於我們醫療技術進一步地提升,所以不完全只是站在賺錢的立場上。尤其是,近年來國內的人口變少,還有很多人口的移出,相對都減少了我們在醫療上能接觸到的病例,因此這樣的政策有其積極的意義。

接下來我可能要先說明幾點,包括剛剛委員以及一些學者專家所提出的質疑。剛剛滕發言人 曾經提到,為什麼條例未過,我們就偷跑。在此我要跟大家報告的是,在我們示範區的第一階段 ,從去年 8 月就已經開始了,既然已經開始了,在這個過程中所做的任何廣宣、推動等措施,應該都要符合示範區推動的精神。

剛剛還有一位黃理事長提到了二階段的問題,而邱部長也對此提出了說明。所謂的二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條例通過之前就先實施的強化工作;而在條例通過以後,會做進一步地放寬。另外 ,剛剛包括黃理事長都在質疑,大家過去有參與過的部分,政府到底有沒有回應。我們對此當然是有回應的,因為在最早的規劃上,的確有提到希望能推動醫療的產業化或公司化,但是在過程中,不論是在調查還是在聽證會上從各方面獲得的意見,使得公司化這件事在最後出爐的版本中被徹頭徹尾地打掉了。因此,這就表示,我們有對外界的意見做出正面地回應,絕對不會以開完會就虛應故事了結,因此這點是要特別說明的。

剛剛陳明文委員也特別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條例上有排除港澳 醫師卻沒有排除陸籍醫師?在此我要特別向大家報告的是,這是立法體例的問題,因為按照我們所有的法律,外籍與陸籍一定是分開的,現在我們只要沒有寫明開放,就是按照現行規定走,而現行規定是不開放的,所以從頭到尾自始至終根本就沒有開放陸籍醫師的問題。既然沒有開放陸 籍與外籍醫師的問題,又為什麼要特別把港澳列出來呢?

因為港澳人士在台工作是依照港澳條例而準用外國人的規定,所以我們要在這裡特別把港澳列出來。瞭解了這兩點後,就應該知道,我們並不是排除港澳卻反而不排除陸籍,這完全只是立法體例的問題。按照現行規定,本來就沒有,未來也沒有。另外還有一個重要而根本的問題,其中有幾位學者專家都提到了,包括我們現在醫療產業中所面臨的問題,也就是五大皆空的現象,以及人力缺口等問題。根據我身為一位經濟學者的經驗來看,任何牽涉到人力缺口的部分,事實上就是數量供給上的差異化。

要能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 ,就必須要靠價格想辦法調解。可是在現在的健保制度之下,如同剛剛邱部長也提到的,事實上不太能夠隨意調整價格,所以這是整個健保體制的問題。我們當然不可能透過在自由經濟示範區 內推動一個產業去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做這件事情還是會對剛剛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程度的幫助。我再講一下價格跟數量的關係,剛剛有一位專家特別提到,國內的醫療人員其實非常可憐,因為健保是建立在對醫療人員的剝削上,我們的醫療產值 5 倍於他的薪水。

換句話說,價格是不對的,長期來看,價格不對的話,人一定會流到價格對的地方去,這不可能用道德訴求去改變。有人會因為道德訴求而留在某個地方,但我們不能寄望所有人都因為道德的因素而留下來。或許很多人願意因為道德的原因短期留下來,但是我們不能寄望所有人都因為道德上的理由長期留在那邊。最近媒體披露,有許多醫事人員利用假期奔到各地,剛剛也有一位學者提到,他的醫師就是在假日飛到別的地方從事醫療行為。他就是希望藉著其他醫療行為彌補價格上的缺口,這是簡單的經濟關係。

對於我們設示範區如何在這方面調整,我覺得至少有兩個方向是有助於舒緩這個問題的,但 是我再次強調,它不可能解決全部的問題,因為這畢竟是整個健保體制及價格數量綜合的問題。 我講的兩個方式,第一個,是透過未來衛福部所定的回饋機制,讓基金挹注健保體系,從而讓健 保有更大的餘裕可以在價格上做調整。以現有價格僵化的狀況以及健保財政的困窘,我們要在短 時間內在醫事人員的價格上做大幅度的調整顯有困難,但是透過這個方法多得到挹注的話,會得到相當程度的舒緩。

另外一個方式是國際醫療。健保是無所不包的醫療體系,等於政府靠公權力全面涉入醫藥市 場,因此定死價格,可是開放國際醫療之後,形同在某一方面開一扇窗口。由於其中允許一定程度的市場行為,因此也會讓價格在一定程度內發揮作用,從而對醫事人員產生一定程度的幫助。至少能避免價格絕對的受到控制,造成完全沒有辦法有任何彈性的缺點。

這中間最大的關鍵,是 包括早上吳秘書長跟鄭醫師提到的,就是我們發展示範區並予以利用,只要多做一點,多給一些彈性,解決價格跟數量之間部分的問題時,至少我們可以把人留在台灣,並為醫療產業的發展多 留下根本。 我們早年開始跟大陸來往的時候有很多關卡,很多台幹都是很不得已的被派到大陸工作。由 於有很多情況沒有獲得改善,台籍幹部剛開始是利用週末回來台灣,後來因為成本實在太高,久了之後他就把家人接過去,一段時間以後就落地生根,我們絕對不希望醫師也發生這樣的事情。

現在醫師是利用週末飛過去,有點類似當年的台幹利用假期或短期派在外面的時候,藉著週末回 台灣,久了受不了把家人接過去,我們不希望這樣的事情在醫療產業重演。 我們要真正解決包括人才及五大皆空在內的整體醫療問題的話,還是要回到健保制度的重新 檢討跟規劃,但這不屬於今天所討論的示範區可以應付的問題。然而我們也要特別強調,透過示 範區以及剛剛提到的回饋制度的挹注,再加上在價格制度上提供一定程度的調節,相信可以有助 於舒緩醫療相關問題的惡化。剛剛專家也提到,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的產業不能夠永續經營,講任 何價值等其他東西都是空談,因為產業一旦破產,就不能發揮任何作用。所以我們必須要讓產業 本身能創造價值,如此才能談永續經營,才能談到服務更多大眾,讓整體的台灣民眾受益。以上作簡要說明,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