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來源:
https://lci.ly.gov.tw/LyLCEW/communique1/final/pdf//103/21/LCIDC01_1032101_00006.pdf?fbclid=IwAR0EcwKXErB9NaBkHMHk74RIXtdN11RHS_OnilIurWv5qnNejJ-SJywrBdA
立法院第 8 屆第 5 會期經濟、財政、內政三委員會「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 條例草案」第 2 次公聽會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 103 年 4 月 2 日(星期三)上午 9 時 6 分至 15 時 50 分 地 點 紅樓 101 會議室 主 席 黃委員昭順
鄭丞傑教授暨國際長:
主席、各位委員。由於時間很寶貴,我就不多說問候各位的話了。今天我不代表高雄醫學大學的國際事務處或醫院的國際醫療中心,雖然我在負責這部分的業務。我要以個人的身分,同時也是以一位曾經在中國大陸最大的台資醫院,擔任副院長的經驗來看這個問題。
我希望表達幾個重點問題,因為時間只有 10 分鐘,請播放我帶來的資料。有關目前全球國際
醫療的轉型,實際上已經從個別的觀光醫療變成跨領域的健康產業,已經從個別醫院轉型為專區或產業聚落的概念,已經從國內醫院轉型為結合國際優勢品牌的概念,從輸入病人轉型為醫管和醫材的輸出,從國內服務業轉型為跨國產業,從醫療力提升為國力的象徵了。
所以說,如果我們目前真的想做健康城的產業,應該有一個核心醫院和很多醫美的診所或健檢中心,同時也應該有
很多相關的產業能夠進來周邊,利用這些,互相相輔相成。起初可能是用醫院來號召,但最終最大的產值,可能是在周邊的這些產業。目前在亞洲地區發展中的國際醫療城有杜拜、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日本、韓國和大陸
。
在上海的國際城,上禮拜才剛試營運,已經聚集了上海 8 個三級甲等醫院,包括上海交大系
統,開始做多點執業的試點,有 100 多位名醫加入,當然也有少部分醫師是在那裡專任的。另外像成都、海南島,我記得最近哈佛大學好像跟他們合作了,同時哈佛大學最近也似乎跟上海交大在談合作。由於時間只有 10 分鐘,我想就現有幾個疑慮中的少數幾點來談一下。
首先,大家質疑開放後
是否會惡化「五大皆空」的問題,是否會影響民眾健保就醫。我想,這部分的重點在於,目前國際醫療的門診、住院量只占全國的 0.03%和 0.1%。這部分剛剛也有人提過,所以你再怎麼做也很難以量取勝,太困難了。這樣的狀況很像說,你從日月潭拿出一碗水或倒入一碗水,能不能讓
它的水位下降或提高?很困難,因為量的差距太大了。
依我個人來看,1 位醫師如果平均照顧 10 位住院病人的話,200 床的國際醫院只需要 20 位專任主治醫師而已。
當然理論上是如此,不過不太會有醫師同時有那麼多病人在那裡,所以實際上可能會有 40 位到 50 位或甚至 100 位。我估計實際上這些絕大部分是兼任醫師,而且是中、老年
的醫師,因為醫院會選擇比較出名的醫師。目前「五大皆空」的科,缺少的是年輕新血,是年輕
新血不肯加入。
以今天在座幾位醫師來講,就有 3 位是婦產科醫師─大家就知道這個科多麼空閒
,沒事做了,所以居然有 3 位醫師在這裡。這當然是玩笑話。我本身做婦科癌症還滿忙碌的,但產科醫師相當閒。
急診科、兒科這些都不是國際醫療的主力,甚至婦科─剛才提到的生殖醫學,其實除了中國大陸的人會來之外,其他地方大部分都不會來。
這是因為中國大陸實施管制,使得當地很難做試管嬰兒,如果要做必須經過審批。很多城市,例如北京這麼大也只有 6 個 center,有 800 萬人的
南京也只有 5 個 center,沒有辦法像台灣 2,300 萬人有 70 多個 center 可以做。他們是被管制的,
不然的話,婦科也沒有什麼手術檯,內科也不太會出國。大部分都是外科手術,尤其是 elective
surgery 不急迫性的手術,像髖關節、膝關節這些;再來就是健檢、醫美是一大部分。
當然衛福
部目前已經規劃限制醫師在國際醫療醫院的兼診時數,所以實際上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如果我們這樣想的話,再想想台北市已經存在 30 年到 40 年的貴族醫院,有沒有影響到民眾
的就醫權?各位覺得有沒有?台灣很早就有一客 3,000 元的高檔餐,有沒有影響一般小市民享受
300 元美食的權益?為什麼會沒有影響?因為量很少,沒有那麼多店,市場沒有那麼大。其實我
前幾天在高雄也發現有一客將近 7,000 元的鐵板燒,但是吃不起。我只能吃一客 80 元或 100 元
的便當,偶而享受 300 元的美食。如果有人請我吃一客 3,000 元的高檔餐,我非常樂意和高興。可是我知道我不會常常去吃,所以我認為它沒有影響到平常我吃這種小餐飲的權益。
也有人質疑,這樣會不會醫療階級化?目前台灣各大醫院都有自費門診,台大醫院也有景福
門診。各位在場的、讓我尊敬的立法委員─為什麼我會說讓我尊敬呢?因為他們花這麼多時間在這裡,比很多懶惰的立委或因其他事情忙碌的立委,在場立委顯然讓我尊敬很多,或許你們享受過景福門診,我要請問,它是不是讓你們覺得比較高級,也比較階級化呢?
自費病房的差額,包括頭等房、特等房,還有我最近查了一下少數反對大老的醫院,發現他們還甚至收取隔離病房的錢,恐怕衛福部都沒有在查。這部分可能是衛生局的責任,不是衛福部。就是說,實際上這些事情都存在。還有自費的醫材呢?是不是也階級化了?台北市這些貴族醫院存在 40 年了,是否也是醫療階級化?有沒有?再說,有很多診所也不看健保,收費更高,這是不是醫療階級化?我們有這麼多不同的醫院、診所,是階級化嗎?我認為這只是差異化,不見得叫做階級化。
目前大陸正在實施資本主義,我們正在實施社會主義,甚至有人告訴我,我們正在實施共產
主義。我個人的想法是說,我們國家的財力有限,不可能無限上綱,健保只能用社會主義提供大家陽春麵。如果你想加牛肉或牛肉湯,那麼請你自己買,因為不可能無限上綱。我的病人問我,為什麼健保不給付鈣片給他吃?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吃了鈣片就比較不會骨質疏鬆,為什麼
要等到我骨質疏鬆之後才讓我吃鈣片?我告訴他,我也希望健保給付我綜合維他命,讓我每天吃
,甚至希望健保提供我比較好的居住環境,甚至提供 SPA 和三餐讓我比較不會生病。我都很希望,但是國家應該做不到。目前我國用在這方面的 GDP 百分比,也真的太少了。
至於圖利財團的問題,其實我個人是有一點擔心。這可能不是醫界的問題而已,但必須去處
理,因為目前全民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是植基於壓榨醫護人員的血汗!至於,是不是圖利財團呢?是有可能的,這也是我的疑問,就是醫院有得到好處,但他們也說自己被壓榨,而健保局也覺得很無奈!我很喜歡扶輪社的信條:能否兼顧彼此利益?是否各方得到公平?
如果健保體制能讓政府和民眾滿意的話,可是醫護人員卻認為不利,結局就是他們會出走!因為沒有兼顧到三方
的利益,所以政府必須要防堵,做好立法、監督及稽查等工作。如果我們要做國際醫療健康城的
話,這確實是要去注意的問題。
國際健康產業園區是救健保的神仙妙方嗎?我認為當然不是,只是可以讓我們留住很多人才
,並把餅做大,以創造新餅!當然健保的諸多問題還需要努力去改善,但和設立國際健康產業園區並不相牴觸。
如何與國際接軌呢?我們必須讓國際知名品牌進來,但是要由我們來主導,目前全球都是這
樣在做,而國際知名品牌並沒有在大陸,所以我們不需要擔心,何況陸醫也不准在台行醫。現在
大陸與我們都在搶國際知名品牌,因此最終的作法,就是由醫界及周邊產業合作,並由政府提供土地及鬆綁法令,讓大家一起來做這件事情。
依我個人對台灣醫療人才流失的看法,中國大陸是拉走一部分,而且還會越拉越多;馬來西亞僑生回國也會越來越多,因為他們需要專科醫師;新加坡也拉走不少,最近榮總眼科才走了兩位重量級醫師;
如果 ObamaCare 需要大量的家庭醫師,美國也會拉走一些。另外,內部流失的部分,大概有四分之一的醫師在做醫美了。我最擔心的是台灣醫療人力何時會崩盤?就是在中國大陸如果大量開放設立私人診所時,而很多台灣私人診所的醫師認為在台灣很難做下去,他們就
會跑過去了。我的看法為人才是全球流通的,如果不輸入病人,就會輸出醫院,或是輸出醫師,
因為鎖國不是好方法!
國際醫療的服務模式有四種,第一種是遠距的方式,我們在此就不談這一種。第二種是讓國
際病人進來。第三種就如當初我去明碁友達集團所設的醫院當副院長,他們在商業據點設立醫院,就是醫院及人都離開台灣。
至於,哪一種方式會比較好呢?應該是讓病人進來會比較好。
我的建議就是針對疑慮的部分,應該讓大家多多去瞭解及討論,如果這件事情今日不做的話
,終究明日是會後悔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