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自經區】公聽會第二次 (國際醫療) 逐字稿 -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陳亮甫執行委員


原始來源:
https://lci.ly.gov.tw/LyLCEW/communique1/final/pdf//103/21/LCIDC01_1032101_00006.pdf?fbclid=IwAR0EcwKXErB9NaBkHMHk74RIXtdN11RHS_OnilIurWv5qnNejJ-SJywrBdA


立法院第 8 屆第 5 會期經濟、財政、內政三委員會「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 條例草案」第 2 次公聽會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 103 年 4 月 2 日(星期三)上午 9 時 6 分至 15 時 50 分 地 點 紅樓 101 會議室 主 席 黃委員昭順


陳亮甫執行委員

主席、各位委員。我是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執行委員陳亮甫,這次很高興可以代表我們團體發表對於自經區內國際醫療項目的見解,以及我們的建議。 在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裡,我們特別關注醫療產業的商品化趨勢,自由經濟示範區裡, 關於國際醫療的這一部分違背醫療的本質,以營利為號召,極可能陷台灣人民的健康於不義。 自經區條例裡關於醫療的最大問題便是政府的去管制化,翻閱條文可以看到條例當中有許多部分僅僅用模糊的文字帶過。

舉例來說: (一)本國醫師要進入區內執業的時數是否需要限制?根據自經區條例第五十條是由主管機關訂定,詳細的執行問題卻不曾過問。現在的執業時數報備其實非常鬆散,是非常疏鬆的,甚至地方衛生單位只要醫生怎麼講就怎麼記錄。所以,我們認為現在都已經執行得這麼疏鬆的情況下, 我們很難相信國際醫療開放之後,區內、區外醫師時數限制真的可以澈底執行。

(二)投資醫療機構的資本需不需要受審核?機構規模是否沒有上限?(包括床數及醫院大小 ),這部分也交由主管機關審核,我們認為很可能透過這個漏洞,資本家就會乘虛而入。

(三)國際醫療的營收要怎麼確保可以挹注健保?我相信這是很多國人及在座各位很關心的部 分,有多少的比例可以挹注健保?違反這個規定的罰則為何?行政機關除了不斷保證一定能夠回 頭補助健保,但這個保證沒有實體的法規做後盾,況且現在衛福部連各醫院實際的營收狀況都很 難掌握,透過五鬼搬運呈現形式上的非營利、實質上的大營利,回饋健保很可能也淪為口號。

(四)根據條例第五十一條的內容,區內的外國醫事人員聘僱只需要受到主管機關認可便可以 執業,不受我國執照規定,那請問這個審核標準是什麼?有沒有鑽漏洞的空間? 這個意思是以後不用在國內受到考試和執照的認定,在專區裡就可以執業。大家可以想像什 麼樣的人會有機會以外國醫學生或醫生身分進入專區執業?從以前的新聞不難得知,包括波蘭或 其他國家的醫學生,我相信這一點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主管機關只一概強調利大於弊,但對於這些被質疑的要點卻一律迴避,我們很怕最後這些管 制措施又在黑箱當中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出現,受害的最深的人民根本沒有任何參與的管道或監督 的機制。 回到勞工本身,作為醫療產業未來的勞工,我最擔心的是國際醫療專區像拋出好吃的誘餌, 鼓舞醫療從業者往逐利的方向邁進,這個會造成醫事勞工之間更嚴重的階層化。什麼樣的醫師有 能力或條件進到專區之中?

資深的、技術好的、廣告行銷能力好的、家世背景顯赫的醫師才有能力進到專區當中執業,同一時間,卻使得沒有條件脫離或是沒有意願進入特區的醫師,毫無選擇必須承擔更多的醫療業務。同時也因為醫院投資者的商業考量,營利所得不會放在區外人事成本 上,日前醫改會的報告已經批評過這一點,我就不再贅述。總而言之,自經區開放後,醫師勞動條件的惡化是勢在必行,而且會越來越嚴重。

另外一方面,就病人而言,國際醫療加速了醫療商品化的趨勢,將嚴重衝擊原先的醫療保健 制度。當五大科醫師離開原先崗位,病人首先將面臨無醫可看的窘境,想要好的醫療服務只能以自費的方式進到特區看病。另外自經區條例承襲先前自由貿易港區的「前店後廠」,往後一間醫院可以在特區內的「國際醫療服務中心」設「店」招徠國際貴客,然後以區外的醫院為「廠」進 行醫療業務,對於 VIP 和國際貴客,醫院通常都是從優安排,插隊、搶儀器時間都可能會發生。

我很好奇這種模式要如何確保觀光醫療不要占用健保資源、侵害一般民眾的醫療權益?我們覺 得現在也是看不出來,也看不到一個確保的措施。所以,自經區的開放也使得貧富差距造成的健康權不平等更加嚴重,這也是可以預見的現象。

我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今天有個小孩手臂有嚴重的傷口,卻想要去海水浴場玩水,這時候 該做的事情是替他準備最完善的醫療團隊來等著處理他手上傷口的感染狀況,還是要先提醒他將手上的傷口處理好再去玩水?我想一般有常識的人都會知道。

對台灣的醫療來說,這個傷口就是 五大皆空、就是醫師過勞、就是醫病矛盾和醫療糾紛。根據衛福部提出來的「因應五大科醫師人 力不均之 12 項策略及成效」這個報告,他們很心虛的報喜不報憂,告訴我們他們已經有在努力 治療這個傷口了,也就是他們已經有提出策略因應這些可能造成的衝擊,但傷口真的有被治癒嗎 ?

舉例來說,(一)衛福部強調在他們的鼓勵措施之下,五大科的招收人數已有上升,」但他們卻 沒有看到「實際執業」醫師人數占總醫師人數比例其實是逐年下降的,我希望衛福部可以給一個 更明確的數據。所以,這中間有一個專業人口的滑動,這個問題現在到底解決了沒有?我們只看 到領照人數的上升,但領照之後會不會執業都還不知道,從衛福部現在所給的報告裡也是得不到 這個答案。

(二)醫師至今未獲勞基法保障,衛福部轄下醫療機構又是違法次數名列前茅的醫院,對於民 間呼聲,衛福部常常說一句「人力缺口」,所以不能納入法規保障醫師的工作時數。我想請問, 如果人力缺口還存在的話,為什麼我們現在這麼急著再開放國際醫療這麼大的口分食我們的醫師 人力,這是我心中一個滿深的疑問。 我非常尊敬邱部長及幾位衛福部的醫界前輩,但我們也很惋惜,甚至感到難過,在國際醫療 這件事情上,他們要為了經濟發展替政府背書,去告訴一般民眾,國際醫療不會造成我們醫療上 的衝擊。關於這個,只要有基本的醫療和公衛的專業,我們是可以看到 uncertainty,對此,我們 還沒做好因應措施。 我們期待有幾件事情是行政機關可以去做的,我們認為必須有一份詳實且包含確切數據的評 估報告來告訴我們國際醫療開放的好處與衝擊,而不是簡單的一句「利大於弊」或是「已有配套 」帶過。

第二部分,我們希望衛福部可以針對自經區開放之後,可能受到衝擊的部分,研擬明確的規 範法規並且徹底執行,而不是任由資本來瓜分現有的醫療資源。包括醫療資源排擠、機構審核和 回饋機制等,目前這些都只聞樓梯響而已。如果大家去翻看衛福部的國際醫療評估報告第 102 頁 ,可以發現,他提到現在面對這個衝擊,衛福部有專案辦公室,有嚴格審核機制,也會建立指標 。請問這些口號真的能夠讓大家信任嗎?我想很多民眾、現場與會貴賓的心裡,可能跟我一樣是 存疑的。

第三部分,我們希望這些健全五大科的方案,可以讓我們實際感受到成效,實際感受到情況 在改善。然後我們再來思考,台灣有沒有把優質醫療往外輸出的空間。我們不必這麼急,不必在 我們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之前,就搶著要開放。 最後,我們希望醫師的勞動條件可以受到勞基法保障。同時我們也應該規定,醫院必須設置勞工董事,確實參與醫院經營,讓勞工擁有足夠的議價能力,不要讓白色巨塔成為過勞或剝削的 黑洞。自經區開放以後,很可能這些在懸崖邊的勞工,甚至都會被推入谷底。 以上是本人今日的發言和非常誠摯的建議,希望在接下來的回應中,可以聽到行政機關解答 我們心中的一些疑惑。我非常感謝今天能有這樣的機會,跟在場許多學者、長官進行交流。謝謝 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